2014年1月16日,“2013中國捐贈百杰榜”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正式對外公布。該榜單上榜人員總計捐贈147億元,其中18人年度捐贈總額超過一億元,新加坡著名實業家、上海世貿商城董事長、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創辦人陶欣伯先生將其南京金陵飯店有限公司25%的股權(約29800萬元)轉讓給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捐贈金額位居百杰榜第四名。
陶欣伯先生,是南京市榮譽市民。在海外創業幾十年,陶先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跨國企業,是新加坡著名的企業家。懷著一顆感恩故土之心,陶欣伯先生自1978年率先回國在南京籌建金陵飯店以來,不斷地為中國大陸的經濟建設作出貢獻。陶先生深知,人才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十分關注中國大陸的教育事業。因此,先后創立了陶欣伯教育基金會和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陶欣伯先生還對其他公益事業有多項捐贈,于2006年被特聘為江蘇省慈善總會名譽會長。
陶欣伯先生認為教育是國之根本和未來,也是建設公眾和諧、社會和諧的基礎,多年來一直低調地做著教育慈善公益事業。
陶欣伯教育基金會資助了85位“陶學者”
陶欣伯先生于1999年設立的陶欣伯教育基金會,其宗旨是為中國培養企業家人才。該基金會資助被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錄取的中國學生完成工商碩士學位的學習,鼓勵他們學成回國服務,該項獎學金的獲得者稱為“陶學者”。
目前,陶欣伯教育基金會已經資助了85位陶學者,其中許多人已成為各自行業的翹楚。令人欣喜的是,他們已經開始運用自身的資源,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支持基金會的工作,讓這一善舉延綿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資助了1871位“陶學子”
陶欣伯先生于2006年在其故鄉南京創辦的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是一家非宗教性、非政治性的非公募基金會。陶欣伯夫婦全資持有的南京伯藜置業有限公司為本基金會的捐贈人,本基金會所頒發的助學金稱為“伯藜助學金”。
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開展“伯藜助學金”項目和創業項目,旨在資助農村地區貧困有志且品學兼優的學子完成大學學業,通過提供創業輔導,協助籌措創業基金,鼓勵并扶持他們回鄉創業,從而為中國農村貧困地區輸送有知識、有技能、有創業精神的人才,加速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自2006年創辦以來,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與江蘇省內貧困生比例較高且辦學資源有限的16所高校合作,在這些學校設立“伯藜助學金”。“伯藜助學金”的獲得者稱為“陶學子”,基金會已先后資助了1,871位陶學子。據悉,自2015年起,基金會的資助規模將達到每年6,000人左右。
以教育慈善促進中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為縮小中國的城鄉差別及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持久的貢獻,是陶欣伯先生堅持做教育慈善公益事業的宗旨。
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陶欣伯人生小故事》一書中,懷著感恩社會的心情將創辦教育基金的舉動認為是“新的起點”的陶欣伯先生,對“伯藜助學金”學子講述了這樣的一段話:“自1977年,我每年都回國看看,努力做一些增進民眾福利的事。我深切感到教育是立國之本,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中國地域廣闊,發展不平衡。只有幫助年輕一代提高文化知識管理水平,積極填補城鄉之間的差別,才能保證國家在健康的道路上持續發展。所以,我在1997年成立'陶欣伯教育基金會',又在2006年成立'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為幫助落后地區貧困有志的學子繼續學業,貢獻綿薄之力。”
社會責任意識深入上海世貿商城企業文化
董事長陶欣伯先生對教育慈善事業的深刻理解,被深深地烙印在上海世貿商城企業文化中。在2013年出版的上海世貿商城20周年征文集《世貿人的故事》里,每位員工講述的故事中都體現出了他們對世貿商城企業文化自豪的共勉之心。
創建20年以來,世貿商城將社會責任意識積極付諸行動。自2004年啟動了節能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了20多項主要的節能項目,總投資達1500多萬元,每年節約能源費用超過500萬元。每年向國家繳納的各種稅收達6000萬人民幣,并連續多年獲長寧區“納稅貢獻獎”。支持慈善事業,從2011年起每年免費向Community Roots China 慈善機構提供活動場所,協助該機構向全國的農民工子女和孤兒贈送兒童節及圣誕節禮包。
得益于陶欣伯先生“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人生要義,在上海世貿商城邁入未來20年發展階段之際,董事長陶欣伯先生對教育慈善公益事業的執著堅持,為世貿商城企業文化持續健康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責任基石。上海世貿商城的每位員工以辛勤工作默默地支持著教育公益事業和承擔著社會責任。在世貿商城總經理田浩撰寫的“2014新年賀詞”中,整篇中心主題表達了跨入未來20年發展里程的世貿商城,將以更勤奮的工作、更富有創意的經營理念和更細致周到的服務回饋社會,承載起積極推動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提升、打造上海引進國際先進發展資源的前沿窗口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