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記錄著時裝千余年來的歷史進程,不過直到30年前,時裝才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學現象進行分析研究。而在時裝研究領域的,法國哲學家Gilles Lipovetsky功不可沒。1987年,其撰寫的《時尚帝國》(The Empire of Fashion: Dressing Modern Democracy)一書中可一窺時尚所賦予的文化內涵。
日前,Style.com采訪了Gilles Lipovetsky.
Style.com:《時尚帝國》的序言中,你提及如今時尚業正蓬勃發展,至今,這一現象越發地明顯,可是,對于這個領域的理論性研究卻甚少,是因為?
Gilles Lipovetsky:我想,大概是過去,學者們認為時尚就是無意義的,不值得深入探討。不過,20世紀初期,許多大家投入了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諸如Georg Simmel, Gabriel Tarde, and Thorstein Veblen 等人,只是相比其它領域的理論上的探討,就要少得多了。
Style.com: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研究時尚呢?
Gilles Lipovetsky:那時,我意識到,時尚的范疇,遠遠大于時裝本身。上世紀50年代末,時尚就已經占據了我們消費的各個角落。想要真正了解社會,或者說,了解當代的消費體系,透過時尚的幾大特點(快速等)來看就必不可缺。
Style.com:要了解這個社會,一定要了解時尚?
Gilles Lipovetsky:時裝業里的時尚邏輯,你可以應用到各個行業里去,不論是有人在向你兜售汽車,或是廚房用具,其實,他們都是沿著時尚的邏輯在走。這就值得對于時尚這個概念的深入探討。中世紀末,時尚以時裝起步,時至今日,智能手機里的時尚元素都比一個時裝系列里所呈現的多。自然,你想要了解社會,就先了解時尚邏輯吧。
Style.com:如今,出于互聯網的便利,年輕人多半都是在討論“時尚”,談一談時尚的個體性吧。
Gilles Lipovetsky:我將談論的時尚的個體性,并不是僅僅指時裝本身,而是整個社會環境下的時尚體系,以及它是如何推翻原先的社會結構,諸如家庭、宗教、政治等方面。50年代,個體主義的興起,如今,致使上述社會結構都一一失去了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