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一副大牌眼鏡耍耍酷感覺不錯,但是不是常常覺得缺少點氛圍呢?因為大多數時候你只是在眼鏡店里買GUCCI、PRADA、DIOR等大牌的眼鏡,而不是在品牌自己的精品店中。
奢侈品們似乎已習慣將這個業務交于他人,于是眼鏡代理商這幾年賺到盆滿缽滿,著名的陸遜梯卡集團年收入73億歐元,就靠賣大牌的眼鏡。
但這個現狀剛剛發生了改變:開云集團決定成立眼鏡業務團隊,團隊第一個計劃就是在協議還沒有結束時,提前2年收回GUCCI的代理權,從2017年1月1日起自己經營。這個消息直接打擊的就是GUCCI一直以來的合作商意大利眼鏡制造商霞飛諾集團,繼去年被對手陸遜梯卡集團搶走了Giorgio Armani的代理權后,這回又痛失一員大將。
這個消息讓業內很驚訝,因為的確目前還很少有奢侈品集團自己運營眼鏡業務的,當然是因為一直以來都不被大牌重視,相比其他門類規模太小。
所謂的規模小,一年差不多擁有一億美元的銷售額,在不同的經濟背景下,這個數字的意義也是不同的。“經濟低迷,增幅下降,皮具門類有些疲軟,大牌們感到了壓力,它們多點開花盡量減少經濟波動帶來的損失。”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分析。而收回代理權被很多品牌在各個領域用過。比如去年,Burberry收回了香水和美容業務代理權。
這或許僅僅是一個開始。“畢竟GUCCI、LV在行業類有風向標的作用。”錢報智庫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對錢江晚報記者說。而對眼鏡代理商,手中合作多年的品牌一個個自力更生了,也意味著飯碗即將不保。所以哪怕開云集團同意給出9000萬歐元的補償金,也安慰不了霞飛諾的心了。
一切源于利益,在經濟低迷期,眼鏡這個曾經不入大牌法眼的門類顯得更有亮點了。
看看Burberry,去年4月,它花費1.81億歐元收回美容業務代理權,新部門融入集團后的第一年就得到了1.441億英鎊的批發收入及720萬英鎊的零售收入。同樣的,眼鏡業絕不可忽視。開云集團曾公開說,鏡框和太陽眼鏡業務是一直保持雙位數增長的高端領域,只是集團旗下的11個品牌中有9個品牌眼鏡業務是由代理商運營。
眼鏡業務利潤不菲,一位業內人士私下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大牌墨鏡的普遍2000~3000多元起步。一般眼鏡店中大牌墨鏡的進價為4.5~4.8折,最低4.3折左右,4折是極少的,而賣給顧客的話一般在7.5折到8折左右。
“品牌收回代理權后,雖然從布點的角度考慮,他們可能依然會保持和零售商的合作,但此時定價已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多數利潤也可以集中在自己口袋里。”周婷說,“大牌們甚至會拿眼鏡試水線上銷售,畢竟這是品牌一個很小的分支,不會帶來太大的形象上的影響。”
在我們看來,眼鏡業務是一根救命稻草,這個門類有希望改善業績狀況。“收回代理權是必然的過程。因為品牌需要維護品牌形象、控制產業鏈以及利潤最大化。從長遠來看,代理商是會消失的,只不過對不同行業來說,時間早晚的問題吧。”周婷說。
認證碼: |
|
匿名發表 | |
互聯網 觀潮網 |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