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傳奇人物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溫莎公爵夫人(La duchesse de Windsor)、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與伊利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的閃耀人生。
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
貞·杜桑,卡地亞高級珠寶部門總監,一位獨具品味和個性的夢想家,也是二十世紀卡地亞風格的靈感繆斯。ArchivesCartier © Cartier
溫莎公爵夫人(La duchessede Windsor)
為溫莎公爵夫人設計的發帶,照片水粉畫,1973年。Cartier Archives Londres © Dorothy Wilding
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
芭芭拉·赫頓攝于摩洛哥丹吉爾,頭戴一頂圓錐形冠冕,可作為項鏈佩戴,由卡地亞于1947年制作。祖母綠來自弗拉基米爾公爵(grand-duc Vladimir)夫人——瑪麗亞·帕芙洛娃(Maria Pavlovna)的收藏。同時,她還佩戴一枚鑲嵌卡地亞Pasha鉆石的戒指。© Cecil Beaton, avec l’aimable autorisation de Sotheby’s London.
伊利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在費拉角圣讓(Saint-Jean-Cap-Ferrat),伊麗莎白·泰勒驚喜發現她的丈夫——導演邁克·托德送給自己一套卡地亞的紅寶石鑲鉆珠寶。1957年8月,© Eve Johnson /Premium Archive Films / Getty Images
貞 杜桑:卡地亞靈感繆斯
從1933年至1970年,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一直擔任卡地亞高級珠寶部門總監。杜桑擁有特立獨行的靈魂和無可挑剔的品味,她引領卡地亞開辟了全新的創作領域,并推出日后成為卡地亞圖騰的獵豹主題。而她的不凡品味,亦締造了我們今日所見的卡地亞風格。
貞·杜桑肖像照,阿道夫·德·邁耶(Adolph de Meyer)男爵拍攝于1920年前后。© Baron Adolph de Meyer / Archives Cartier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杜桑結識了卡地亞創始人之孫路易·卡地亞。這兩個同樣富有活力又獨立自主的靈魂幾乎是一拍即合。路易·卡地亞任命她為卡地亞小皮具和配飾部門主管,并親自引導她洞悉珠寶的秘密。
1933年,路易·卡地亞任命杜桑為卡地亞高級珠寶部門總監,令她的才華開始全面綻放。印度風格的裝飾黃金與琺瑯的珠寶,富麗繽紛的色彩組合,令客戶為之著迷。除了擅于表達頂級寶石的瑰麗華美之外,杜桑也深諳如何巧妙地玩味結構對比與動感,令她的珠寶作品更熠熠生輝。杜桑引入的現代鑲嵌技法、來自異域文化的思潮與靈感、以及富有創新的首飾佩戴方式,為卡地亞風格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
杜桑無可挑剔的品味,以及對均衡與比例與生俱來的敏銳直覺,逐步贏得了路易·卡地亞的贊賞和信任。在卡地亞設計師團隊的支持下,杜桑創造出大量大膽及充滿現代感的作品,將卡地亞的風格領入全新篇章。彩色寶石、動物、龍、神獸,源自印度和東方國度的花葉圖案——她的珠寶贏得了上流社會中優雅且品味獨到的精英女性的青睞。
除了美學上的遠見之外,她還極具技術天份,一手帶動了黃金和無色水晶在高級珠寶領域的復興。無論是抽象還是具象,她的珠寶設計都對結構有著出神入化的把控。她不僅從動物和植物汲取創作靈感,造型藝術和建筑風格也令她大受啟發。此外,她亦熱愛探索異域奇珍,包括來自埃及、中國和印度的古典與現代風格作品。
特立獨行的個性,為她贏得了“獵豹女士”的雅號。獵豹是她極其鐘愛的一種動物,這一點從她的鑲鉆獵豹化妝盒和煙盒等就可以看出。很快,獵豹就成為了卡地亞語匯的一部分。起初,獵豹主題還只是偶爾出現。1948年,溫莎公爵夫人向卡地亞訂購了一枚以黃金和黑色琺瑯打造、盤踞在一顆90克拉凸圓形祖母綠上的獵豹胸針。一年之后,卡地亞又為其設計出一枚莊重威嚴的立體獵豹胸針,裝飾一顆152.35克拉的稀世凸圓形克什米爾藍寶石。這兩枚胸針就如同天啟一般,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女士們立即迷上了這種獨立而又果敢的生靈,并紛紛試圖通過獵豹珠寶來尋求自我表達。
貞·杜桑為卡地亞留下了豐厚的遺產。直至今日,這個殿堂級品牌仍然以她的個性力量與創作才華為寶貴的靈感來源,她的獵豹至今仍散發著難以抗拒的強大魅力。
溫莎公爵夫人:終其一生的珠寶情緣
溫莎公爵夫人被認為是同時代最為優雅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與卡地亞結下了不解之緣,成就了一段佳人與珠寶的傳奇佳話。她善于根據自己的個性,將珠寶搭配出明快、歡樂、靈動又不失溫婉的風格。
溫莎公爵夫婦,攝于他們位于Boulogne宅邸的花園中,1949年© The Granger Collection NYC/Rue des Archives
1930年代,當時還名為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的她成為報紙頭條競相報道的焦點,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在1936年為了她而放棄了王位,成為“溫莎公爵”。這一“愛美人而不愛江山”、沖破成規而追求自由愛情的大膽浪漫之舉,令全世界為之動容。同年,知名攝影師Cecil Beaton評價道:“她是高貴典雅的化身。整個倫敦都對她趨之若鶩,這位國王的新愛人,也許有可能成為他未來的妻子……”這位成為當時最具吸引力公眾人物的女子在珠寶方面尤具天賦。公爵夫人喜愛運用對比搭配,甚至是令人瞠目的撞色效果。那些她委托卡地亞定制的作品無一不風格獨具,洋溢著濃烈的色彩。公爵夫人愛以獨特的設計和大膽的色彩運用來詮釋自己的風格……從1940年設計的火烈鳥胸針上就可見一斑——以絢爛的彩色寶石營造出火烈鳥斑斕的羽毛效果,締造出全新典雅風格。
火烈鳥胸針,1940年,卡地亞巴黎,特別定制
鉑金、金,明亮式切割鉆石、環形切割祖母綠、藍寶石、紅寶石、凸圓形藍寶石、一顆黃水晶。來源:溫莎公爵夫人,9.65 x 9.59 厘米。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Cartier
卡地亞與這對傾世眷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對于他們而言,一切都可成為珠寶設計的靈感。他們相互交流,分享所感所得。于1947年制作的Draperie項鏈,就是溫莎公爵夫婦與卡地亞攜手的成果:這款作品將對比鮮明的色彩與極具現代感的扭索黃金,以及精美絕倫的紫水晶相結合。此外,還有鐫刻著二人首次旅行路線的金制煙盒,以及一個金制粉盒,粉盒蓋上以紅藍雙色琺瑯線條勾勒出溫莎公爵夫婦蜜月旅行的路線,并以凸圓形珍貴寶石標示出他們在旅行途中停留的每一個城市。對于溫莎公爵夫婦而言,卡地亞將兩人之間的珍貴瞬間凝聚為永恒。
項鏈,1947年,卡地亞巴黎,特別定制
18K和20K鈕索金,鉑金,明亮式和長階梯式切割鉆石,1顆心形刻面紫水晶,27顆祖母綠式切割紫水晶,1顆橢圓形刻面紫水晶凸圓形綠松石。來源:溫莎公爵夫人,20.0 x 19.5 厘米。Vincent Wulveryck,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而這些超凡的作品,通常出自時任卡地亞高級珠寶部門總監的貞·杜桑之手。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那枚傲踞于凸圓形藍寶石之上、仿佛無懼時間流逝的獵豹胸針。自1948年推出首款鑲嵌凸圓形祖母綠的獵豹胸針之后,這枚獵豹主題的作品歷時一年多方才問世,隨后成為卡地亞的標志性作品。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枚于1949年在貞·杜桑嚴密監督下制作而成、鑲嵌一顆重達152.35克拉凸圓形藍寶石的華貴胸針,在完工后竟然被她放入卡地亞總店的庫房中,束之高閣……她當時或許沒有想到,這枚胸針會成為溫莎公爵夫人珠寶珍藏中的經典之作。
時至今日,這些珠寶仍不斷以其特有的方式講述著這對神仙眷侶的傾世之戀,那些美好的吉光片羽依然在這些作品上熠熠生輝。
芭芭拉 赫頓:品味出眾的傳奇名媛
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出身于美國富豪家庭,身為著名投資和股票經紀公司E. F. 赫頓公司(E.F. Hutton& C°)合伙人之女,及美國伍爾沃斯(Woolworth)百貨公司創始人的孫女,她于1933年繼承了當時美國最大的一筆、價值6千萬美元的遺產。
1933年,芭芭拉·赫頓佩戴卡地亞為其特別定制的翡翠項鏈與丈夫阿列克塞·穆迪法尼(Alexis Mdivani)王子出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Bettmann /CORBIS
這位紐約Café Society的社交名媛,因其大膽獨到的好品味和對各類珠寶的熱愛而聞名遐邇。卡地亞曾為其設計和制作了眾多珠寶作品,其中包括鑲嵌一顆105格令黑珍珠的訂婚戒指,以及她于1933年和穆迪法尼王子舉行婚禮時佩戴的一頂巴厘島風格的鑲鉆玳瑁冠冕。
項鏈,1934年,卡地亞巴黎,特別定制
27顆極品翡翠珠,直徑在15.4-19.2毫米之間,鉑金,金,長階梯式切割、單式切割鉆石,面弧形環形切割紅寶石。來源:芭芭拉·赫頓,長51.5 厘米。Nils Herrmann, CollectionCartier © Cartier
就在那次婚禮上,她父親送給她一條由27顆極為珍貴的頂級皇家翡翠珠串成的項鏈,每顆翡翠珠的品質與尺寸都卓絕非凡,令人瞠目。這件曠世臻品于2014年由卡地亞典藏成功回購。項鏈上的碧綠翡翠珠顆顆渾圓剔透,色澤飽滿,且均出于同一塊原石。盡管關于它的出處至今不詳,但普遍認為它來自十八世紀的中國。在1933年婚禮之時,這款項鏈鏈扣由卡地亞制作,裝飾一顆紡錘形切割鉆石的鎖扣。1934年,對于翡翠情有獨鐘的芭芭拉·赫頓在舊金山知名寶石專家的建議下,委托卡地亞為這串翡翠項鏈又重新定制了鑲嵌有紅寶石及鉆石的黃K金與鉑金鏈扣,大膽采用紅與綠的色彩碰撞,以更突顯出翡翠的郁綠柔亮,同時,其簡潔明朗的幾何造型亦為這種古老的尊貴寶石增添飽含現代感的優雅韻味。就在同一天,應她的要求,卡地亞又設計出一款鑲嵌紅寶石和鉆石的翡翠戒指,以便搭配項鏈佩戴,這枚戒指現如今也收入卡地亞典藏。
芭芭拉·赫頓曾經擁有過堪稱世上最顯赫的珠寶珍藏,其中包括由卡地亞鑲嵌了重達38.19克拉Pasha鉆石的戒指,以及購于卡地亞的“羅曼諾夫”(俄國羅曼諾夫家族,占據俄羅斯皇位達三世紀之久)祖母綠寶石,此祖母綠原本鑲嵌于一條項鏈之上,后改嵌于一頂冠冕上。
與她同樣擁有優雅氣質、對絕世珠寶情有獨鐘的,還有社交名媛黛茜·法羅(Daisy Fellowes)和溫莎公爵夫人,她們同時都是卡地亞的忠實客戶。而相較于另兩位名媛,芭芭拉·赫頓更愿意彰顯自身的與眾不同,在委托卡地亞定制珠寶時,她故意放棄標志性的獵豹設計卻轉而選擇老虎造型珠寶。卡地亞曾為其特別定制的一套包括一副鑲黃鉆耳環及一枚胸針的老虎造型珠寶,現已收入卡地亞典藏中。
伊利莎白 泰勒:天生的女主角
匯聚華貴珠寶與古董寶石的伊利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珍藏系列,猶如一幀生動的畫冊,記載著她交織著珠寶記憶的幸福與喜悅,也見證了她對卡地亞的鐘愛。她的迷人個性與絕代芳華,融匯于珍藏系列之中,令這些珍寶成為傳奇瑰寶。
1957年,伊麗莎白·泰勒與電影導演邁克·托德(Mike Todd)喜結良緣。這對新婚燕爾的夫妻隨后在蔚藍海岸(Riviera)的佛羅倫薩酒店避暑。在這里,邁克·托德將分別置于三個卡地亞紅盒中的三件獨一無二的珍品贈予伊麗莎白,這套從卡地亞購得的紅寶石鑲鉆珠寶包括一條項鏈、一對耳墜和一條手鏈。
1964年3月15日,伊麗莎白與男星李察·波頓(Richard Burton)結為連理。這位找到自己“真命天子”的女星,再一次沉浸在幸福甜蜜之中。這對熱戀中的情侶亦同樣鐘情于珠寶,他喜歡向她贈送禮物,而她也十分期待收到驚喜……眾多華貴的珠寶見證著他們濃烈的愛情。1969年,卡地亞在紐約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出價1,050,000美元,購得一顆重達69.42克拉的鉆石。這顆絕世美鉆隨后被命名為“卡地亞之鉆”。而在卡地亞入手這顆鉆石不到四十八小時后,李察·波頓就迅速將其買下,并將其更名為“波頓-泰勒”(Burton-Taylor)鉆石,由此締造了一段傳奇佳話。這顆鉆石的體量在當時位列世界第十二位,也是個人擁有的最大的鉆石。應伊麗莎白·泰勒的要求,這顆鉆石最初被鑲嵌在戒指上,而后又由卡地亞改鑲成吊墜,搭配一條鉆石項鏈。
卡地亞-波頓-泰勒鉆石
應伊麗莎白·泰勒的要求,這顆總重69.42克拉的鉆石最初被鑲嵌在戒指上,而后又由卡地亞改鑲成吊墜,搭配一條鉆石項鏈。Archives Cartier © Cartier
同年,李察·波頓又將在拍賣會上購得的一顆梨形古董珍珠送給愛妻,這顆巴洛克風格的珍珠就是享有盛譽的La Peregrina珍珠,其歷史可追溯至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統治時期。借鑒泰勒鐘愛的古董肖像,這對愛侶邀請卡地亞設計師為這顆珍珠設計了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鑲座,與蘇格蘭瑪麗女王肖像畫中所佩戴的項鏈如出一轍。在卡地亞檔案館精心保存的項鏈設計圖上,我們還能看到泰勒當時以紅色墨水書寫的要求與選擇,記載著這位傳奇女星與卡地亞之間的親密對話。1970年代初,李察·波頓與伊麗莎白·泰勒又一同發現了卡地亞的LOVE手鐲,自此,這件卡地亞標志性的作品便成為兩人熾熱愛情的象征。
搭配La Peregrina珍珠吊墜的項鏈設計圖,為伊麗莎白·泰勒而設計。在設計圖上仍留有當時伊麗莎白·泰勒親筆書寫的修改意見。1972年,卡地亞紐約。Archives Cartier © Cartier
從獨一無二的傳奇寶石,到精美絕倫的瑰麗珠寶,伊麗莎白·泰勒在卡地亞找到了一個與她熱情洋溢的內心一拍即合的珠寶世界。這些作品或雍容華貴,或大膽率性,或寓意深刻,伴隨著她閃耀的一生,見證她人生中最為難忘的瞬間。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