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離開了,這個偉大的男人與我的生命從無交集,我甚至只是個技術白癡。我只能以我能看到的有關他的傳奇生平、他有可能與時尚相關的丁點軼事,甚至八卦新聞,以我的直覺(如果說這一點對于喬布斯是多么重要)去理解他,或者說只是揣測他,我希望以另外一種形式來紀念他。

我想喬布斯是天才是因為他幾乎是個魔鬼般的混合體——直覺與理性、東方與西方,技術與藝術,所有對立或互為矛盾的因素都在他身上完美合體了。他的朋友甲骨文主管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這樣概括他的天賦:“他具有一個工程師的頭腦和一顆藝術家的心靈”。
作為“沉默的大多數”中的一員,我對他的“工程師的頭腦”完全沒有發言權,可我希望以自己的一顆稍具藝術的敏感心去揣測他的“藝術家的心靈“。對于這個改變了世界的異質思維的巨人,我等庸常人或許是距離他們靈魂最遠的,但我依然渴望靠近。
也許組成喬布斯“藝術家心靈”的三個重要關鍵詞是:直覺、禪意以及柔軟的內心。對于天才和直覺的關系從來無需諱言,直覺只能說是神的賜予,而喬布斯告訴我們“遵從內心和直覺”,這種超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使喬布斯執著于自己的理想,并以近乎完美主義的執著超越了產品的技術的層面而上升到心靈體驗的層面。
在喬布斯強勢的外表下是應該是有著一顆柔軟的心的。在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發表的一次不同尋常的演講中,他道出了人生中最為敏感的一些事——被生身母親拋棄,被蘋果辭退,醫生認為他將死于癌癥的那一刻,而這些獨特的經歷以及對死亡的理解使他在做出人生重大選擇時有了超乎常人的參悟:“因為幾乎每一件事情——別人對你的所有期待,所有的驕傲,對難堪或失敗的所有畏懼,這些東西在死亡面前都將淡去,留下真正重要的那些東西。”也許天才最終都無法逃脫宿命,而盡管如此,喬布斯依然可以坦然面對:因為這一切又和喬布斯內心的禪意息息相關。

也許真是喬布斯擁有的“藝術家心靈”與東方文化之間的機緣默契,對于不同文化的美國人來說很難理解的禪意居然被他吸收了。喬布斯的大部分人生都與東方禪宗有關系:他因為心靈被禪宗征服而告別了大麻,并曾一度考慮出家為僧;在選擇了輟學后為了尋求精神啟示,他“光著腳、穿著破爛衣服”,來到了萬里之外的印度朝圣,并向當地人討教有關佛教的文化知識。在返回美國后,他已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并剃光了自己的頭發。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當“旁聽生”時,他說自己每天都去Hare Krishna神廟吃飯;因為這種對文化的追求,喬布斯在里德大學期間,總是根據興趣到教室旁聽對自己有用的課程,例如英文書法課。他后來也說:“如果我在大學里沒有旁聽過英文書法課,Macintosh電腦就不會有那么多漂亮的,比例勻稱的字體。”而內心的矛盾使喬布斯經常靜坐冥想,領悟禪宗,尋找精神的真諦。他的婚禮是由日本僧人乙川弘文主持的佛化婚禮,他的妻子勞倫娜與他同為素食主義者。
這樣的精神深刻體現在喬布斯的人生中,包括他慧眼獨具的戰略思考、藝術唯美的產品設計。正如《禪者的初心》所說:“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展示我們內心的天性。這是我們存在的惟一目的。”也許,喬布斯終其一生,都是在實踐鈴木俊隆禪師的這句話。
一個與時尚相關的軼事是,流傳甚廣的喬布斯風格著裝(SteveJeans)。迪斯尼動畫幕后創意、喬布斯的朋友約翰•拉斯特 (John Lasseter)講過一件關于喬布斯高領衫的故事:“他發現一件非常不錯的黑色高領衫——我記得是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他很喜歡,想再買一件,但他們沒貨了。他打電話到那家公司,問他們會不會再做一件,他們拒絕了。于是他說:'好吧,你們必須做多少件我才能買到?'后來他們把衣服做出來了,我記得他買了整整一櫥。”號稱這件高領衫的數量是整整100件,于是從98年開始,這件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高領衫搭配牛仔褲就成為了喬布斯的標志性著裝。
這個故事或許表現了喬布斯度對簡約東方美學的執著,他不曾改變的形象與他在產品領域的不斷創新似乎互相矛盾,但究其根本,都是對極簡主義的完美追求。這或許反應了他超然于世外的態度以及遵從內心的靈魂。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