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pent ten years in the last decade.”這是華裔笑星黃西的一句笑話。 誰都在過去十年生活著,只是有的十年一晃而過,有的十年值得回味。
過去十年,上海的時尚產業經歷了啟蒙階段,我們身在其中不知不覺,此時回望已經天翻地覆。十月末,新天地太平湖畔搭建的大帳篷里,走過第十個年頭的上海時裝周落下帷幕。緊接著,I.T 集團舉辦了慶祝進入中國市場十周年的大秀。
I.T 集團 2002 年進入中國,在上海新天地開出首家店鋪,當年新天地也剛剛開業,首批入住的商戶中,如今仍在老位置上的大概只有電影院和星巴克了。2012 年,I.T 集團在大陸擁有超過 200 家店鋪,除了經營進口歐洲大牌的 I.T 和潮流服飾的 i.t,還有十個自營品牌。
I.T 算的是足歲,上海時裝周則按照上海習俗算虛歲。2003 年上海時裝周誕生,Ferragamo、Lanvin、Vivienne Westwood 等六個國際品牌在濱江大道走秀,這是我印象中上海最早的大牌時裝秀。
I.T 老板沈嘉偉 1988 年開出名為 Green Peace 的小店,1997 年公司更名為 I.T。2002 年進入大陸時,I.T 羽翼未豐,與真維斯成立五五開合資公司,欲借助后者在大陸市場的經驗與網絡。I.T 在初入中國時并不大刀闊斧,店鋪集中在頂級商圈,嶄新的概念要讓消費者慢慢了解。當時 Esprit 是白領最愛的品牌,中信泰富的 Esprit 樓上還有 Hair Salon,去洗剪吹一下能炫耀很久。今年夏天,Esprit 退出中信泰富,這里要開 I.T 了。
順便說一句,2007 年 Zara 拿下 Esprit 在大上海時代廣場的店鋪,快時尚開始進入中國,現在 Zara 和 H&M 在國內都擁有超過 100 家店鋪。
相比之下,上海時裝周的起步階段可謂大師云集,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個品牌,此前還有 Oscar de la Renta、Gianfranco Ferré、Missoni 和 Sonia Rykiel 等。2004 年的 Jean Paul Gaultier 則是那一階段來的最后一位大師。此后足足隔了七年,才有了 Vivienne Westwood 的二度光臨。也是在去年,西太后正式把店開進了上海。
2004 年后的幾年,Preen、Manish Arora、Felipe Oliveira Baptista、Anne Valerie Hash、A.F.VANDEVORST 等一批歐洲前衛設計師品牌開始登陸上海時裝周,不過它們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還是太小眾了。
I.T 也代理一批前衛設計師品牌。不過其大方向是街頭時尚,特別是對日本潮牌的引進成功抓住了消費者的心,Comme des Gar ons 和 A Bathing Ape 一個代表前衛一個代表街頭。此外 I.T 適時推出以 izzue 和 b+ab 為代表的自有品牌,針對年輕消費族群。
Izzue 創立時就請張曼玉做創意總監,又找了時尚專欄作家黎堅惠做顧問。I.T 更是跨界高手,旗下自有品牌與別家品牌或明星不停推出跨界系列,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然而,I.T 雖然先來魔都上海,力量卻發在了帝都。2008 年和 2009 年,I.T 在北京 798 辦 Comme des Gar ons 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藝術展覽,CDG 的全球第五家專賣店開在北京金融街,Dover Street Market 開在三里屯,只有 A Bathing Ape 才是上海北京各一家。
這點著實令人不解。原因或許是上海還沒有川久保鈴看中的選址,或許就是上海去香港比較近,那兒什么都有。
2007 年的上海時裝周,中國獨立設計師開始漸漸成為主角,Lavie、Helen Lee、Judy Hua 等幾乎每季都參加,Uma Wang、Xander Zhou、Chi Zhang 等也參加過,最近加入的是 Neither Nor。那時開始,長樂路、新樂路扎堆開了不少設計師品牌店鋪,此外還有泰康路田子坊。后來那里成了偽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再后來則被游客擠滿。于是設計師們轉移陣地,把店開到富民路、巨鹿路、南昌路,四處分散。直到 2010 年新天地時尚開張,獨立設計師品牌在那里重新匯聚。
也是 2007 年前后,I.T 開拓疆域三四年后,更多精品時裝店在上海出現。Joyce 于 2007 年在上海恒隆率先開張(北京國貿三期的 Joyce 直到 2011 年末才開,這一點上海領先了)。Seven Days 由香港佑威創立,主打年輕潮流市場,在久光和龍之夢開出店鋪,吸引到一批消費者。后來母公司佑威破產,Seven Days 易主后繼續保持發展方向,目前也穩定下來。
2010 年以后,時裝買手店在法租界一帶悄然盛行,桃江路的 The Villa、進賢路的 Le Lutin、巨鹿路的 Vanitas,這些有海外背景的女生店主將愛好與事業結合了起來,去這些店的最大好處就是老板可能親自給你搭配建議。未來買手店會越來越多,傳統的百貨店也逐漸向買手模式轉型,消費者會有更多時尚選擇。
2002 到 2012,70 后奔四,80 后奔三,90 后出道。流行趨勢將每個年代特定風格都給出總結,21 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上海時尚應該如何定義?大概要再過十年才能得出結論。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