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場十分鐘的時裝秀,奢侈品牌辦展覽的普及效果更好,持續(xù)時間更長,讓更多消費者能看到。大多數(shù)品牌展都放在商場里,活動名字起得可能很大,其實就是印一些品牌歷史在展板上,再放一些經(jīng)典產(chǎn)品,五分鐘就能看完。能辦回顧展的畢竟是少數(shù),一來要真有拿得出的品牌歷史,更要有大筆資金支持。
一般來說,品牌辦大展覽總是為慶祝品牌創(chuàng)立多少年紀念一下,所以大多在品牌發(fā)源地辦一場,接下來可能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巡回,能輪到的城市實在是少。還好中國市場夠大,所以上海和北京已經(jīng)成為品牌辦展覽的不二之選,巡回次序也會提前,梵克雅寶就是先上海再巴黎。現(xiàn)在更是不限于上海和北京,廣州已經(jīng)吸引香奈兒去辦了展覽。
回顧過去十年,大品牌幾乎都在中國內(nèi)地辦過了回顧展,只是辦出來的效果各有千秋。
時間: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2004年卡地亞在上海博物館舉辦展覽,那時候奢侈品還沒大舉進中國,當時許多人都是看了報紙以增長見識為目的去看,看完也不知道卡地亞是賣珠寶的。
到09年卡地亞在故宮辦展覽時,那時有輿論認為不應(yīng)該讓商業(yè)進故宮,也不能讓星巴克在宮里開咖啡館。所以卡地亞應(yīng)該是故宮唯一也是最后一次為品牌辦展覽,這算是賺到了。
其實2012年在上海博物館還辦了一場Faberge的珠寶展,這個品牌是俄國沙皇的御用品牌,現(xiàn)在由英國一家公司重新運作。上博這場展覽非品牌主辦,品牌方可能也不知道。這是一場純粹的藝術(shù)展,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內(nèi)容:很難恰到好處
個人認為06年Armani在上海美術(shù)館的展覽是迄今為止最深入人心的。首先Giorgio Armani本來在中國的知名度就夠高,銀發(fā)意大利老頭的形象親民又容易辨識。他又為眾多好萊塢明星走紅毯設(shè)計禮服,這些禮服能展出自然吸引觀眾。時間點也剛好,正是大眾對國外品牌開始感興趣的時候。
此前一年P(guān)rada在上海和平飯店辦裙子展就太超前,曲高和寡,超出當時國內(nèi)觀眾的鑒賞力。相比較,08年I.T曾在北京798辦過Maison Martin Margiela和Comme des Garcons兩個品牌的展覽,為品牌開店造勢。當時798剛開始商業(yè)化,長期租下一片空間不貴。展覽都以圖片為主,實際衣服沒幾件,當時覺得真神秘,后來覺得很“坑爹”。
場地:選擇余地太少
上海和北京都是大城市,但是能辦大展覽的地方卻不多。國家博物館成為LVMH集團首選,2011年路易威登和寶格麗先后辦展,當時就引起不少爭議。本來2012年末要辦Dior展,后來臨時推遲,不知與爭議是否有關(guān)。
上海這邊,上海美術(shù)館還辦過愛馬仕絲巾展,此外就沒有了。個人認為這里和上海展覽館是上海最適合辦展覽的地方。大概目前藝術(shù)還無法接受商業(yè),所以大多數(shù)品牌選擇在上海美術(shù)館邊人民公園的當代藝術(shù)館辦展覽,菲拉格慕、香奈兒、梵克雅寶都選在這里。
幾年前菲拉格慕辦展時還好,后來人民公園成為相親圣地,去看展覽都要穿過那里的相親大軍,周末時到處都是拿著介紹自己子女牌牌的父母們,這是活生生的當代社會寫照,再去看奢侈品展還真覺得有些諷刺。另外上海當代藝術(shù)館場地偏小,展品一多就要人擠人,靜下心想呆兩小時幾乎不可能。
展覽場所也帶來展覽時間限制,7點閉館讓許多上班族無緣看展。去年在巴黎舉辦六十年回顧展的CHLOE放在東京宮,展覽開到晚上11點,下班晚飯后溜達去也不著急。
世博年時愛馬仕在上海淮海路辦皮具工藝展,晚上開到九點。場地所在建筑是愛馬仕為開愛馬仕之家所租下,辦展后近三年還在裝修。這種場地真是可遇不可求,也要品牌有足夠耐心才行。
過去十年,該展的都展過了,未來還有什么能展呢?轉(zhuǎn)念一想,既然大眾都知道品牌展覽是推廣,那品牌們也不必再羞羞答答。一展多地是必然趨勢,免費看展也不會少見,香奈兒之類的品牌已經(jīng)在實踐了。
FT中文網(wǎng)原文鏈接: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