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曾經一度被詬病為“徹底忘卻品味的十年”。但事實是,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里,70年代風格已經從單純的復古風潮演變對為時尚、設計、音樂、裝飾等領域產生持久靈感的年代。在2009年,BBC的一檔名為“Style on trial”的節目,旨在跨越1940年代到1990年代,從中發現最具風格的十年。其把榮譽最終頒給了70年代:因為“多樣性”是定義這個時代審美取向的最佳詞語。
反叛
“在60年代后期,我感覺像魚離開了水。”備受爭議的導演John Waters如此表達:對于我們這一代人當時喋喋不休的關于愛與和平,我卻充滿了困惑、倒退的念頭以及幻想著“仇恨一代”的開始。暴力是這代人的冒瀆,所以我開始準備做一部電影,混亂地顛覆所有過往的經驗。John Waters 做到了,他肆虐著他反叛的激情,在一系列故意詆毀日益沒落的嬉皮精神心態下,以低成本電影猛烈觸碰了所有的禁忌:同性戀、亂倫、人流、甚至公然嘲笑對美國夢的虔誠。
他的反嬉皮與反叛預告了朋克時代的到來,大約1975年,“永遠不要相信一個嬉皮”的口號開始出現,并且很快在英倫大地縱橫。與此同時,Johnny Rotten(朋克樂隊Sex Pistols性手槍成員之一)正在Vivienne westwood 和McLaren改名為“Sex”的服裝店附近晃悠,他染著綠色的電擊發型,穿著上面眼睛被挖掉以及把“我恨”這種字樣潦草地寫在Logo上的破T恤,態度囂張而令人深刻,以致當時正想籌建樂隊的Mclaren毫不猶豫選擇了這個骨瘦如柴的街頭小混混作為了“性手槍”的主唱。彼時這一群人荷爾蒙旺盛,充斥著挑戰禁忌以改變世界的快感,急于在倫敦大展身手。
不出意外,“性手槍”靠著糟糕惡劣的表演獲得了音樂雜志的一片罵聲和更多好奇的觀眾,并且以一次次極端出格的行為走在風口浪尖上,也獲得更多關注。1977年他們發表的首張專輯《別鳥那些狗屁,咱們是性手槍(《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Sex Pistols》)雖然遭到英國國家廣播電臺的禁播,但依然賣到排行榜第二名,他們因此成為了主流社會的毒瘤和年輕人心目中的叛逆英雄;大批青年紛紛開始模彷他們的叛逆行徑和打扮,而音樂風格類似的朋克樂團也開始如火如荼地成立。性槍手樂隊以及朋克文化運動深刻影響著流行文化,也成為70年代亞文化群體的起源。
性
1977年,Mclaren從“性手槍”的粉絲中挑選了Sid Vicious取代原來的貝斯手,據說Vicious幾乎不會彈貝斯,在現場表演中,他的擴大器聲音是被關掉的,以預錄代替。樂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走向了形式主義,因為Mclaren挑選的理由只有一個:他的形象更符合朋克精神。Vicious是個性格放蕩的人,在演唱會上,他常會因觀眾挑囂而帶頭跳下臺干架,再滿臉血地回到臺上繼續表演;這讓“性槍手”樂隊日益臭名昭著并且成為了特立獨行的音樂危險分子。
Sid Vicious在成為Sex Pistols的貝司手后把自己的時尚趣味也帶到了樂隊。他的T恤來自“性”商店,布滿破洞并且有著同性戀圖像,表達了同性戀文化對朋克的影響。另外還有包括S&M配件陳列于“性”商店的職員Jordan旁邊,裝模作樣地表達禁忌文化趣味。而另一些朋克樂隊成員,比如chrissie Hynde,之前她與Sid Vicious 同屬The Flowers Of Romance 樂隊,后來成為The Pretenders的主唱,在為性雜志的擺拍中,也大膽挑戰了“性”限。他們身體力行了Vivienne westwood的理論:時裝就是夾攜著穿與不穿游刃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兩極。時裝的終極目標是“赤裸。
雌雄同體
雌雄同體和模糊性別的趨勢同樣在70年代的國際流行文化舞臺上蔓延。從電影到音樂,搖滾和流行明星們推波助瀾并合法化了這種兩性通用的新美學,即便像Mud、sweet and slade也開始涂上閃光的唇彩。David Bowie和Patti smith是其中的翹楚。華麗搖滾巨星David Bowie鼓勵男人與女人都應該走華麗風格的路線,他經常以亮紅色的頭發、色彩艷麗光彩奪目的連身裝、皮質長靴或厚底鞋示人。而在剛剛過去的嬉皮60年代,嬉皮士們追求打破性別壁壘的方式是穿著千篇一律的長袍、T恤、牛仔褲以及蓄長發。而對于David Bowie而言,時裝早已沒有性別之分,他以全新的創意開創了一個“雌雄同體”的世界。Patti Smith也屬另類,她穿著黑色軍靴、寬松版的男士套裝、凌亂的長發,甚至不上任何妝;她打破的是女性的固有形象卻以一種生硬頹廢的惡趣味而示人。
40情人,50浪子
70年代的另一股風潮是對40、50年代風格的復興。被臀部廓形嚴格定義的1940年代,迷倒很多人,包括畢加索。他熱愛在Johnny moke 的好萊塢服裝店里買東西,這里販賣的是40年代風格的時裝,并且據說對Yves saint Laurent 1971年推出的1940年代靈感系列具有重要影響。到70年代的后期,收腰的套裝、藥丸帽得到了復興。而對50年代的發燒成為主流,則大部分是因為1977年Elvis Presley(貓王)之死和1978年電影《火爆浪子》的放映。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