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位紅透中港臺的女藝人登上米蘭秀場,這是她首次出席米蘭時裝周,為了相襯她在藝壇上的資歷,特地帶了多套金裝和造型亮相,再配合國內媒體的一系列的宣傳,果不負眾望獲得國外重量級媒體的賞識,刊登女藝人在秀場上多款穿搭照。
時尚周報導如今是種娛樂新聞,我們再也等不到像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這樣的曠世奇才,以創意來辦一場秀,只得猛打名人牌加持,四大時裝周女星們各自跑各自場,各自有各自愛牌情義相挺,各自穿各自衣,各擁其道,倒也互相輝映。最怕是真是來打醬油,硬扯自己有限的時尚知識,來闡釋說明時尚對他人生有何意義,那可真會誤導大眾的時尚感,拉低時尚水平了。
圖/Burberry秀上邀請歌手表演
時尚界真流露出開到荼靡花事了,一片濃艷頹靡之樣,頹靡無罪,浮華有理,沒有了品牌散財辦秀的豪情壯舉,時尚哪來五光十色?既然這種瘋狂辦秀模式,像個虛華的泡沫,對現下增長最快的網上購物并無實質幫助,連各個大牌都難以為繼倒也忍著不發,獨立品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總得有人最先出來踏碎這一場末世煙花,顛覆已是例行公事般的時裝周。Burberry單憑個“勇”跨出第一步,品牌2月初已發表聲明: Burberry 9月的時裝秀采取“即買即穿”模式,時裝秀募一但落下就可讓顧客直接網上購買,縮短了新系列到手的時間,更改變了時尚業的營銷規則,品牌宣布一年只辦兩場,今年9月就把男女裝和在一起辦秀,一年四場的時裝秀正式走入品牌歷史。
除了在發布時裝秀的同時,在官網或實體店鋪可讓顧客立即購買,最新一季的櫥窗展示和廣告大片,也會立即更新�?偸怯腥嗽谟懻搶τ谶@種辦秀過熱的狀況,當時尚業的成長都來自于手機和電子商路時,時尚秀越來越像是個“秀”只具展示的功能和銷售業績嚴重脫鉤,除了辦秀耗時耗資,買手就算下單訂購也要長達數月后才能拿到新款。
許多設計師都欲以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模式,跳脫出來例如Tom Ford, Thakoon Panichgul 和 Rebecca Minkoff等,都寧愿把營銷目標放在網絡上的精明消費者;英國時裝協會(The British Fashion Council)也推出London Fashion Weekend直接面對消費者。Burberry則是面對這項趨勢采取最大的改革者,品牌創意總監兼執行長,Christopher Bailey說到這樣的變革,全都是為了最終端的消費者。不會有人懷疑Burberry 這項顛覆的改動下會影響品牌的銷售,因為“及看即買,及買即穿”不用繞大圈的銷售方式,反而促進銷售,時裝秀和新品同一時間上市,搶那最精明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怎么看都是Burberry的大絕招,說真格的那般昂貴的服飾在網絡看完即買,對消費者來說是需要很大的搭配功力和購買動機。
Gucci這幾天突然大動作宣布,自2017年起男女裝秀不再分開舉辦,未來同一季的男女裝將合并一起發布,說是為了因應無性別的設計概念,但Gucci 強調并不會跟Burberry 相同,一走完臺步就可上網訂購,仍是要讓顧客等上幾個月才能購買,Saint Laurent也早宣布男女裝一起辦站在同個行列;就像是Gucci總監所說的"這是種趨勢,但這種改變并不容易",至少這些時尚大牌都先站出來,獨立品牌響應也容易得多了,無論如何就讓我們期待9月份Burberry的秀以“即看即買即穿”新模式,能否打破時尚規則的二三事。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